图片

岳阳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展|“岳阳地名故事”第64期《鹿角窑的兴衰》
来源:岳阳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  2025-09-02
浏览量:1 | | | | |

  鹿角窑始建于唐代,此后逐渐发展成为唐宋时期六大陶都之一,是今湘阴和长沙一带铜窑业的前身。陶窑依洞庭湖畔的山丘而建,上起宝塔嘴,下至岳武嘴,绵延三十余里。至宋高宗建炎年间,鹿角窑达到鼎盛,拥有大型窑口一百零八座,陶艺工匠一万余人。

  1127年,靖康之变爆发,金兵掳走徽、钦二帝,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。杨幺在洞庭湖鹿角、君山一带率众起义,提出“等贵贱,均贫富”的口号,杀富济贫,讨伐官府,广大渔民和窑工纷纷响应,起义声势日益壮大,最终控制了东洞庭湖周边地区。朝廷震动,于绍兴五年派遣岳飞率军镇压。杨幺起义失败后,窑工或死或逃,陶窑尽数熄火,一代陶都由此没落。

  后世在鹿角窑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,包括瓶、罐、盆、盅、杯、瓮、壶、钵等。许多器皿造型别致、玲珑剔透,工艺十分精湛。其中不少陶器饰有赭红、紫黑、橙黄等彩釉,绘有鱼、蛙、鹿、鸟等纹样,亦有藤蔓、波浪、网络等装饰图案。曾出土一尊鼎型陶器,高100公分,三足两耳,鼎身下沿饰有镂空红白相间的棱格花纹,内壁施墨绿陶釉,流光溢彩,被专家鉴定为鹿角窑的代表珍品。

  随着洞庭湖湖泥淤积、水位上升,许多窑址逐渐沉入湖底。幸存下来的古窑遗址也因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,所剩无几。值得庆幸的是,近年来政府已将鹿角窑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并加强了保护力度。